上海市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臺近日正式上線運營。平臺可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清運處置的實時數據顯示、生活垃圾全程追蹤溯源、垃圾品質在線識別三項功能。平臺運營后,垃圾不分類將“難逃法眼”。
源頭不分類、混裝混運是垃圾分類推進的難點,對分類結果缺乏有力的監(jiān)督反饋機制是重要原因。上海提出了“不分類、不清運”的原則,但落實依然較難。沒有“分類不好”的證據,清運員怕被投訴,不得不運。此外,居民還擔心自己前面分了類,又被“混裝混運”。
平臺上線運營后,這些難點有望解決。首先,垃圾品質能夠在線識別?!拔覀儠谇暹\車尾板、垃圾中轉中心安裝攝像頭。”上海城投環(huán)境(集團)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張志剛說。上海城投環(huán)境為該系統建設方?!靶^(qū)的垃圾倒進清運車,清運車再把垃圾倒進中轉中心的集裝箱。傾倒過程會被記錄,通過人工智能技術,篩選9張能反映垃圾質量的圖片,記錄評定結果?!?p> 張志剛介紹,目前識別的準確率在60%左右,“垃圾的識別難度比人臉識別要大,濕垃圾中混雜的塑料瓶、編織袋等標志物并不清晰。準確率要通過模型不斷訓練才能進一步提升。”
如果垃圾品質出現問題,可通過平臺方便溯源。目前上海的清運車上裝有芯片,可被讀取車牌號、所屬區(qū)縣等,車上也安裝了GPS和稱重系統?!澳妮v車,什么時候,進了哪個小區(qū),收運了多少垃圾都可以知道?!睆堉緞傉f。
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紹,如果垃圾分類質量有問題,就可以追蹤到駕駛員和相關小區(qū)。通過記錄,判定責任方,杜絕“混裝混運”,也推進“不分類不收運”原則落地。
“目前技術路徑已經打通?!睆堉緞偨榻B,“品質識別功能可能會先在濕垃圾方面推開。濕垃圾處理裝置對垃圾純度要求高,如果混進瓶子等雜物,特別容易損壞。”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